明恩又有好嘢…..
『今天的新聞報導。事緣政府要招聘廣播處長,並從招聘條件中刪去大學學位的要求。
有立法會議員及港台工會指這是不合理的,懷疑政府因某些人的緣故而降低入職要求。
傳媒猜測那個特殊人物是周融。我對這個人沒甚麼認識。
前幾天,他否認申請廣播處長了。但今天,他站出來了。
他的一番言論,我覺得是少有值得欣賞的。
他說,他認為立法會及港台工會的人歧視沒有大學學位的人,為此他要申請處長一職。他提出幾點:
一,做特首的要求也不用大學學位。
二,中七畢業就開始從事這一行業,有三十七年的經驗。他是有能力勝任的。
三,相信香港是不問出身,肯定一個肯拼搏、肯努力的人是可以上位的。
四,香港大學曾邀請他出任新聞學的校外課程的講師。他為甚麼還要進校園取得學位?還要讀甚麼?
他的言論之所以觸動我的神經,是因為我極少聽到政治界的人講說話有齊論點、論證、論據。
看一看那些立法會議員的回應:「我不是歧視。」、「周融是轉移視線。」如果要為立法會議員的回應作評級,那將是「垃圾級」,跟在街市的三姑六婆吵架沒兩樣。
所以我從來都不去投票,甚麼票都不投。投票,只是要我在一筐爛橙之中,找出那些沒那麼爛的而已。
《三國演義》裏,司馬懿有云:「能戰當戰,不能戰當守,不能守當走,不能走當降,不能降當死矣。」那些垃圾回應是在戰耶?守耶?走耶?降耶?死耶?
不論是從道德高位還是從理據來看,我都覺得那四點是非常好的。如果你感到不以為然,試試駁倒他。
我也想到香港的沙紙(證書)文化。我們用甚麼衝量一個人?我拿著一個數學學位,跟我隔鄰也拿著數學學位的同學就平起平坐了?
又或是,考試及沙紙,到底能量度一個人的能力的有效程度去到那裏?如果只能量度一個人的能力的一小部分,那麼它們的代表性在那裏?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?待你有好成績的時候再夸夸其談?如果成績好就代表有說話的資格,我猜我還勉強算是有資格說話的。
原來要堵住別人的口,用的是一張沙紙,而不是能力,也不是事情的對與錯。
我曾真誠的問過自己,成績代表甚麼?沙紙代表甚麼?我找不出來。
我很清楚,社會需要量化機制,我也不是在談論考試是否應該被廢除的問題。
我只是覺得,考試成績不好,或是沒有高學歷的,不代表他們就是廢人一名。
至於成績很好、學歷很高的人,我肯定他們懂得考試,但我不認為這代表他們懂得做事情。沒甚麼,有感而發而已。』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